声音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2024-09-23 10:05:23
1 引言
声音信息是人们之间相互传递和交换信息最重要、最有效和最方便的形式,直观且易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听到目标的声音内容,可以得到重要信息,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隐患。我国古代史书中就有关于窃听活动的记载和描述,比如《左传》中记录了利用窃听手段进行的情报活动。美国曾建造专门的敏感信息隔离设施(简称SCIF),具备隔声、电磁屏蔽、声掩蔽、入侵检测系统防护等功能,目的主要是防止重要谈话被人员窃听、无线窃听器窃听、电话搭线窃听等,这种设施可以是建筑物的固定房间,也可以是可移动的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窃听技术发展迅猛,窃听手段层出不穷,声、光、电等高新技术的最新成就在窃听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隐藏式、改装式、伪装式窃听设备层出不穷。声音泄密途径多,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对声音信息的安全防护,为有效的防护声音信息安全,需要进一步开展系统分析和关键技术研究,从多维度丰富和完善声音信息安全理论,建立综合防护技术融合手段。本文通过对声音泄漏风险的系统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有线窃听、无线窃听、激光窃听、直接窃听、智能设备窃听等手段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并针对不同的窃听手段,从有线窃听防护、无线窃听防护、激光窃听防护、隔声防护、声掩蔽、超声波干扰、智能设备窃听防护等几方面提出了声音信息安全防护综合技术和防护策略,为声音信息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2 声音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声音信息的泄密风险无处不在,可以分为主动泄漏和被动泄漏两种情况,特定场所的声音泄密渠道也与此紧密相关。一种是主动出击,通过窃听器、智能设备等进行声音信息的获取。使用较多的有隐藏式、改装式和伪装式的有线/无线窃听设备。这类设备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大多数体型小,很难被发现,同时又具备高灵敏度,能够主动发射和传输声音信息。此外,人员携带的手机、智能手表、穿戴手环、录音笔等智能设备,也可能在非授权情况下获取声音信息,并带来声音泄漏隐患。另一种是利用声音信息的无意识泄漏来获取信息。如果场所的隔音效果不好,门窗薄弱环节多,就会给窃听人员可乘之机,窃听人员可以借助定向窃听器、激光窃听器、振动窃听器、听诊窃听器等设备,利用场所墙体、门窗、管道等围护结构以及玻璃、场所内物品的振动将现场的声音信号还原,以实现信息窃取的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声音信息安全风险
类别 | 窃听形式 | 窃听方法 |
主动泄漏 | 有线窃听器 | 事先潜入场所布置 |
无线窃听器 | (1) 事先潜入场所布置; (2) 伪装形态被无意带入。 | |
智能设备 | (1) 非授权带入; (2) 非授权录音; (3) 木马软件自动录音。 | |
被动泄漏 | 定向窃听器 | 远距离窃听 |
激光窃听器 | 远距离窃听 | |
振动窃听器 | 布置在管道处 | |
听诊窃听器 | 布置在场所的门窗、墙体等围护结构处 |
3 窃听手段
现代窃听技术是在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各种隐蔽伪装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应用型技术。根据声音信息泄密的途径和工作原理,窃取声音信息的技术手段大略可以分为有线窃听、无线窃听、激光窃听、直接窃、智能设备窃听等。
3.1有线窃听
自1876年贝尔发明第一部电话机起,电话作为远距离传输声音信号的技术手段,一直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样因其应用的广泛性,有针对性的电话线路窃听成了窃取声音信息的重要途径。电话线路窃听手段多样,如搭线窃听,改装电话机,连接大楼分线箱、楼层接线盒、用户线、电话交换机等用户音频线路。
除电话线路窃听外,还有专门通过有线方式窃听声音的窃听器。一般由微型麦克风、音频放大器、声电转换模块和馈线组成。有线窃听器的微型麦克风拾取室内话音,经音频放大器放大并转换为电信号后,调制成载波信号并在有线窃听器所连接的线上传输。窃听者通过专用接收设备在线上监听就可以还原现场声音。有线窃听器可以安装在电话机内、墙壁、窗框或者建筑物的构件内,利用电话线、通信电缆线、闭路电视线、网络线、电力线或预先埋藏的专用线路等与专用接收设备相连,达到窃听目的,例如载波窃听器就是一种利用电源线做传输线的有线窃听器。近年来,还出现了采用光纤传感技术的有线窃听器,利用光纤制作成声传感器和传输单元,来拾取目标场所的敏感声音信息。
3.2无线窃听
无线窃听器一般由微型麦克风、音频放大器、声电转换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等组成。其工 作原理是微型麦克风拾取室内话音,经音频放大器放大并转换为电信号后,调制在某种频率的电磁波上由无线发射模块以电磁波的方式将被窃听声音信息传播到空间。窃听者在一定距离内采用专用接收机在空中监听就可以还原场所内声音。为了使信号尽可能的隐蔽,常采用复合调制、数字加密、定向辐射、弱功率发射、遥控等技术,使得传输更加隐蔽,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无线窃听器一般需要带入到目标场所,所以逐渐趋于小型化、微型化,几乎可以轻松以隐蔽的形式伪装起来而不易暴露。无线窃听器除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构件内,还可以伪装成圆珠笔、打火机、计算器、手表、钢笔、充电宝、优盘等各种日用品、办公用品及电子设备,也可以隐蔽的藏在鲜花、座钟、果盘、手提包、公文箱、台灯、工艺品等里面。典型窃听器如图1所示。曾有一种伪装卡片架的窃听器,可以把微型麦克风窃听发射机、遥控接收机和电池等装在不到1厘米厚的木板底座里。美国CCS公司的STG4003微型远程无线监听设备重量仅有3克,使用一节1.5伏的纽扣式电池供电,发射距离达200米,可连续工作48小时,远程无线监听设备话筒拾音范围为20米。
3.3激光窃听
激光窃听的基本原理是将一束激光打在窃听目标周围容易受声压作用产生振动的物体上,然后在其光束反射的方向上接收振动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解调达到声音还原的效果。激光窃听技术是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的,作为一种比较新的窃听手段,激光窃听同传统窃听方式相比确实有着独到的优点,无需在窃听目标周围安装任何设备,操作方便,作用距离较长,不易察觉,不易受到干扰等。
图1 典型窃听器
根据技术的发展,激光窃听技术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正反射激光式激光窃听,该阶段主要通过检测玻璃振动信息来获取声音信息,如图2所示。声音信号在玻璃表面会产生声压驱动玻璃做受迫振动使其在激光入射点附近做近似垂直振动,玻璃的微小位移使得反射激光的光轴也发生相应线性的位移。在接收端通过探测射到光电检测器窗口的光斑面积的变化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等处理,实现声音的还原达到窃听效果。窃听器发射的是人眼极难察觉的激光,不仅在白天可以使用,即使在夜间也同样可以使用。由于其对激光器的稳定性与脉宽要求不高,早期发展比较迅速。但其灵敏度低,且当测量距离较远,或者遇到双层玻璃窗以及能使激光产生散射的毛玻璃,玻璃上安装震动干扰装置后很难甚至无法获取有效的语音信息。第二个阶段是基于多普勒激光频率或相位变化的干涉式激光窃听技术,该阶段主要是为解决正反射激光式激光窃听的不足,激光瞄准的目标也从单一的玻璃增加到了纸、金属、塑料等多种材料。该技术通过检测穿过玻璃室内文件柜、挂图、窗帘、领带夹等物品的物理振动信息来获取声音信息,适用场景更广,灵敏度更高,窃听距离显著提升,极大的丰富了语音获取系统的工作场景,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并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如图3所示:
图2 检测玻璃振动激光窃听示意图
图3 穿透玻璃检测物品振动激光窃听示意图
3.4直接声音窃听
直接声音泄密途径包括:门、窗、墙壁、楼板、空调管道、暖气或自来水管道、排水孔、灯孔等的泄漏,比较薄弱的环节是门、窗及管、孔。
针对空气声泄漏,窃密者可以在边界处直接人耳听闻或者采用定向窃听器等设备窃听。定向窃听器有一个特别大的圆盘,圆盘朝前的一面为抛物面,其外形有些类似于卫星信号接收天线,当正前方传来的声波碰到圆盘时,根据波的反射原理,会被圆盘反射聚集在焦点上,来自其他方向的声波则不会聚焦。在焦点上放置一个能接收微弱声音的微音器,从正面传来的微弱声音激励微音器工作,将声能转换成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再由窃听人员使用耳机监听。针对振动声泄漏,窃密者可依据声音振动泄漏的原理,利用管道等作为拾取声音信号的载体,采用振动窃听器进行窃听。还有一种听诊窃听器,用专门的吸盘将话筒和发射机固定在门窗、墙壁或地板上,可以透过50厘米厚的墙壁清晰收集隔壁房间声音进行窃听。
3.5智能设备窃听
智能窃听设备种类繁多,一方面,手机、电话手表、录音笔等电子设备自身具有录音功能,还能直接连接互联网,属于全天候移动窃听器。只要带入敏感场所,在非授权的情况下录音就是一种窃听行为,并面临着随时被扩散传播的风险。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除了刻意的硬件改装外,手机上的应用层出不穷,“窃听”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很多应用软件利用了手机中某些无需授权的常用部件来实现用户隐私信息获取,比如利用语音内容自动识别来实现窃听用户谈话内容的目的,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后续内容的精确推送。有的还在目标手机内安装专门的监听软件或者木马软件,即使对方手机处于待机状态,周围的环境声也能听到。监听者可以通过网络电子邮件收集手机自动发来的监听内容。
4防护技术
声音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采用技术措施,防止声音信息被窃取。从声音信息获取途径分类,声音信息的窃取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窃听主要是采用技术手段,通过隐蔽、改装、破坏等方式进行。被动窃听主要是利用场所内声音信息传播的被动性和必然性,采用技术手段无接触式还原声音信息,进而获得重要敏感信息的方式。因此,声音信息安全的防护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是针对主动窃听的检查检测技术,侧重于通过物理方法、专用设备等排除窃听风险隐患。另一类是针对被动窃听的防范技术,主要采取多种综合技术手段,提高窃听和声音还原的难度,降低风险隐患。
4.1有线窃听防护技术
有线窃听的防护主要通过技术检测和建设专用电话网等方式进行。
一是线路检查。包括专用窃密线路检查和常规线路检查。专用窃密线路检查是检查场所是否存在专用窃密的线路,主要检查目标是传递信息用的金属导线或窃听器其他金属零部件,通常采用金属探测器进行专用窃密线路检查;常规线路检查是检查场所电源线与其他线路上是否有异常发射信号,通常采用线路反窃听器检查,线路反窃听器的工作原理是线路反窃听器接到所要检查的线路后,不间断的探测线路信号的变化,当发现异常信号时出现报警。
二是建设专用电话网。在专用电话网线路上进行加密防护可以解决有线通信保密的问题。专用电话网采用专用电话线路,远程通信均采用加密技术和光纤传输,基本上不存在通过电磁泄漏信息的隐患,窃听者也很难进行搭线窃听。
4.2无线窃听防护技术
无线窃听的防护主要通过物理观察、无线信号探测、非线性结探测等检测手段和电磁屏蔽技术,用于发现、排除无线窃听装置或窃听隐患。
一是物理观察。借助照明灯、紫外灯、放大镜、内窥镜、红外观察镜等常规检查工具,从物理层面检查受检目标是否存在异常。橡皮锤也是一个常用的物理检查工具,使用其敲击墙体、家具等物品,听声音判别被敲打部位是否异常。为了提高隐蔽性,无线窃听装置在工作时通常使用电池来供电,随着温度的升高,隐藏在墙体、家具、装饰板背后的窃听装置会将热量传递给遮蔽物,导致后者的局部温度明显高于周围的表面温度,因此可通过红外热像仪快速观察到异常的温度点,从而发现无线窃听装置。另外,还可以依靠T波(是指频率在0.1~10T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波段位于微波与红外光波之间,具有很强的穿透效果)成像技术,穿透目前可见光无法穿透的物体,并经过适当的数字处理和频谱分析,得到三维图像,从而检查隐藏的无线窃听器。对于可疑的物品,必要的时候还要对目标进行拆卸,仔细检查、对比、分析,查看是否具有可疑电路,或者经过改装的电路。
二是无线信号探测。当无线窃听器工作时,其无线发射模块会以无线方式将携带有声音信息的电磁波传播到空间。场强计可用于查找无线窃听器,其工作原理是依据空中特定频率电磁波的强度判断是否存在窃听器以及窃听器所在的方位甚至具体位置。更为全面的检测设备是用来探测无线信号的全波段接收机,主要包括射频接收模块、解调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等。其工作原理是射频接收模块接收空间无线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对空间无线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一旦发现不明电波时,该接收机就会自动记录其频率、方位强度等数据,有利于快速找出无线窃听器藏匿的地方。在某些情况下,借助解调模块可以对不明信号进行解调,通过扬声器或耳机验证。全波段接收机具有很宽的接收频带,能够探测各种无线窃听器,配合有源方向性天线,可以通过判断天线移动过程中信号变化情况进行窃听器定位。
三是非线性探测。非线性探测是利用窃听器中半导体器件固有的非线性特性来查找窃听器。非线性探测器既可以查找工作中发出信号的窃听器,也能发现未被激活的窃听器,可以探测出包含有晶体管或集成电路块,即含有非线性结的各类窃听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天线发出一个电磁波,该电磁波到达某一电子设备时,即以二倍频和三倍频反射回来,然后通过接收回波的方法来探测物体。由于半导体能产生较强的二倍频回波,可以通过反射回来的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强弱判断是否为半导体设备。
4.3激光窃听防护技术
激光窃听防护技术主要目标是发现激光窃听行为,防止或者减少激光射入被保护场所,破坏反射激光束随声音的正常震动。
一是激光窃听探测技术。激光窃听可通过激光探测装置方式进行防范。吕泽等人提出利用CCD相机结合滤光片的方案对窗户进行凝视成像的反激光窃听预警系统,同时,构建了窃听激光源、被照射玻璃上的散射激光光斑以及反激光窃听系统之间的空间几何模型,结合边缘检测等图像特征提取算法以及最小二乘图像拟合算法对散射激光光斑轮廓进行拟合,推导出窃听激光光源来袭方位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激光窃听预警系统不但可以检测到照射到玻璃上的窃听光斑,且可以有效地追溯到该激光束的方位角和俯仰角信息。反激光窃听探测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反激光窃听探测示意图
二是物理阻挡激光技术。在玻璃外侧加一层百叶窗或者其他能够阻挡激光的遮盖物,窗玻璃改用异形玻璃,如镂花玻璃、毛玻璃、磨砂玻璃等,或者将玻璃装成一定角度。玻璃表面的不平滑和安装角度原因,能把射到其表面的激光束散射,使得激光接收机无法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随着技术发展,激光窃听防护膜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防护方式,它可以在保持一定可见光透光率的基础上,过滤大部分激光,从而减少激光信号,使窃听行为无法实施。
三是语音干扰技术。在可能引起声音振动的部位安装语音干扰装置,增加音频干扰,如把压电体或电机的音频噪声源贴在门窗玻璃上或者放置在门窗附近,使噪声附加在激光束上,窃听者只能听到压电体或电机发出的噪声,而真正的谈话声音被掩盖。国外有专门针对激光窃听等新型窃听窃照的检测防护产品。如美国田纳西一家公司展示过一种仪器,外表象冰球的橡皮圆盘,圆盘的一侧装有一个吸杯,可以发出一种耳朵无法察觉的超声波,使玻璃窗产生轻微的震动,以此破坏激光窃听器的窃听。
四是电磁屏蔽。无线窃听器核心功能是发射携带有已转化为电信号的声音信息的电磁波。防止无线窃听的最根本办法是在传播路径上阻止携带有声音信息的电磁信号被接收并解调。防无线窃听的技术主要是电磁屏蔽,阻断携带有声音信息的电磁信号发射到空间。电磁屏蔽最有效的办法是建造电磁屏蔽室,壳体采用钢体屏蔽,地板采用绝缘体隔绝。
4.4 隔声防护技术
针对声音直接窃听攻击,降低声音信息泄漏的强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窃听威胁。隔声防护技术主要分为空气声隔声防护,振动声隔声防护以及管道消声。
一是空气声隔声防护。空气声隔声防护就是通过采用隔声等相应措施,把声音封闭在特定的范围,降低泄漏到不可控最近区域处的声音强度,提高防声音直接窃听能力的技术手段。空气声隔声防护手段是采用某种围护结构如墙体、楼板、门、窗、管道等封闭所要开会或谈话的场所。门、窗是墙体中隔声较差的部位,常见的门窗隔音措施是采用隔声量高的材料和吸声措施,对于保密要求高的场所甚至采用双道门和多层窗。对于管道和气孔等引起的空气声泄漏问题,可在管道连接处和气孔处采用隔声措施。
二是振动声隔声防护。振动声是通过固体振动(如墙体、门、窗、管道等)传播的声音。对于管道、线缆等引起的振动声隔声防护,可通过采用软管连接降低声音振动沿管道的传递,在管道、线缆进出部位采用减振、隔声材料进行缠裹处理,同时在管道上敷设隔声、消声和减振材料。当管道需要悬吊时,应采用弹簧吊件与天花板连接。对于墙体、楼板等引起的振动声泄漏,可采用房中房方法。
三是管道消声。为保证通过管道传出的声音不足以通过接收振动传声进行信号还原,采用管道消声可以减少声音在管道里面的传播。
4.5 声掩蔽技术
人耳能在寂静的环境中分辨出轻微的声音,但在噪杂的环境中,轻微的声音就会被噪杂声所淹没而听不到了,这种由于第一个声音的存在而使第二个声音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18]。利用声音的掩蔽效应,可以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某种处理,人为增加干扰噪声,从而达到对目标语音的掩蔽效果和保密的目的,在保障近距离语音的安全上,声音掩蔽技术得到一定应用[19]。
国外对于声掩蔽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更多是用于开放性的办公室,可以采用白噪声、粉红噪声、流水声或者一段音乐来掩蔽员工之间的交谈,它主要是为了让不同的人之间交谈所含的信息不会干扰到其他人的工作。美国曾经发布多款声音掩蔽发生器和掩蔽扬声器,大多使用在图书馆、银行等地,用于防止有意识地声音泄漏。国外还有研究者提出了智能声掩蔽系统,即通过对目标语音的自学习,提取目标语音的音色特征,达到声迷惑的功能。
国内对声音掩蔽的研究,同国外的具有明显的不同。一是掩蔽差异性。汉语与英语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有语调的语言,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语义,如果同时存在汉语和英语,我们也能很清楚的听到汉语的讲话内容,不受干扰。二是特定声掩蔽数据库。同时掩蔽是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存在时产生的掩蔽效应。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群生理尺寸、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我国人群在听觉生理和心理特性方面可能与外国人有所不同。针对国内外语言差异,陈国斌等人进行同时掩蔽测量,建立了属于中国人同时掩蔽数据库。三是声掩蔽能力评估。中科院声学所蒋斌等人提出用目标语音特征产生掩蔽声,进而对目标语音掩蔽的方法。根据不同语言特征,生成了基于目标语音的语谱噪声、调制语谱噪声、时间反转掩蔽声等三种掩蔽声,并对其掩蔽能力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时间反转掩蔽声的掩蔽能力最强。邢晓娟选择不同的位置加入不同种类不同声压级的掩蔽声,得到了掩蔽声的掩蔽效应和主观感知评价结果。分析发现:在开放式办公室中,掩蔽声的种类及声压级对掩蔽声的掩蔽性能有较大的影响[24]。四是掩蔽声源。杜雪梅针对目前的掩蔽声不能同时确保良好的掩蔽效果与听觉舒适度。提出了基于人工语音合成方法产生新的掩蔽声,该掩蔽声与目标语音具有极高的相关度,窃听者获取到声音时难以辨别[20]。五是声掩蔽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王国营提出了语音掩蔽系统,利用讲话者自身的语音产生时间反转掩蔽声,对讲话信息形成掩蔽,从而实现近端讲话者私密信息安全性的目的[25]。徐超等人对声掩蔽技术的实用性进行了详细论证。另外通过在保密会议室可能存在声音泄漏和窃听的位置、途径上布设干扰源,掩蔽有用语音信号,可以达到声音泄漏防护的作用。
4.6 超声波干扰技术
手机、录音笔等设备在非授权情况下的录音对声音信息造成了一定威胁。为阻止设备录音,可以采用超声波干扰技术实现对声音信息的保护。为减少对谈话交流过程的实际影响,超声波干扰技术采用超声波信号作为声音干扰信号。超声波信号的频率处在录音设备的声传感器的接收范围之内,但人耳不可闻。超声波干扰技术的技术原理是,干扰设备产生超声波干扰信号,当超声波干扰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能使该发射信号的声功率远大于声源的声功率,在无声条件下就能对声源形成压制干扰,冲击录音设备拾音器,使录音设备只能录制到无规律的噪音信息,而且该噪音很难或无法被还原成有用的语音信息。在实用性方面,由于超声波信号对信号遮挡比较敏感,且功率大时,也会产生人耳可闻的噪声,同时部分录音设备录音时,采用先进的滤波算法,在适用距离、防遮挡、录音设备适应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4.7 智能设备防窃听防护技术
一是部署智能设备检测装置和手机移动通信干扰器。在重要场所的入口处部署智能手机等拍摄设备的自动检测装置,防止具有录音功能的信息设备非授权带入重要场所。同时,还可以配备手机移动通信干扰器,减少被窃听风险。
二是手机木马检测。手机木马检测可以运用特征码扫描法、启发式扫描法、完整性检测法、基于行为分析法等技术方法。特征码扫描法是通过病毒本身的特征来查找病毒, 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病毒检测工具。启发式扫描法是通过对代码的分析,来断定程序是否存在病毒特征和恶意行为意图,该方法具有检测出某些未知病毒的能力,无需或仅需少量病毒库,但存在误报。完整性检测法是通过对系统中的文件进行定期计算校验和,每次打开文件前使用当前校验和与之前的进行比较,若不一致,则判断文件感染了病毒,这种检测法简单易行,也能发现未知病毒,但误报率高。基于行为分析法是指获取程序的行为特征,与已知恶意行为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行为是否具有恶意企图,可以检测出新型或者变种恶意程序。
4.8 声音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声音信息安全既要有一定的管理措施,也要加大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根据用户场景的不同和重要程度,可以将多种技术手段组合使用。
对于重要的敏感场所,比如保密会议室,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围绕有线窃听防护、无线窃听防护、激光窃听防护、隔声防护、声掩蔽、电磁屏蔽等防护技术进行建设和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智能设备出入会议室的管控,防止具有录音的信息设备非授权带入,确保核心声音信息的万无一失。对于保密要害重点部位,也要依照相关标准进行技术防护。
对于一般办公场所或者临时场所,要定时检查场所内是否存在伪装式、隐蔽式窃听器,设置警戒距离。同时采用激光窃听防护技术、声掩蔽技术和智能设备防窃听防护技术,在必要时可使用超声波干扰技术。
5 结束语
近年来,窃听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隐藏式窃听、改装式窃听、伪装式窃听、激光窃听、直接声音窃听、智能设备窃听等隐蔽性更强、功能更全、危害更大,由此给声音信息安全防护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从不同维度介绍了声音窃听的攻击手段,声音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和实现原理。声音信息安全需要结合不同场景,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防护,才能实现对声音信息的保护。从技术发展来看,未来的窃听技术将会不断迭代,更高效更隐蔽更全面,这给声音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将带来新的挑战。首先,窃听设备的检查检测技术需要在可用性、易用性、有效性、综合性、融合性等方面不断深入研究,匹配新的窃听风险隐患。激光防窃听技术需要在监测的准确性,防护材料的升级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增加使用时的方便、快捷和透光性。其次,声音隔声技术需要在移动性、轻量化等方面不断突破,尽可能适应新需求。声掩蔽技术需要在声源的多样性、可用性等方面不断融合,既能有效增加声音信息恢复的难度,又能减少对正常声音的干扰。防录音干扰技术需要在实用性方面不断深化,能够减少盲区,有效干扰更多的录音设备。
上一篇:机要保密室安防系统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